付营子镇打造全市首个整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
2017-05-20 10时43分浏览次数:

付营子镇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采取以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法,在邢家沟门村试点开展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用村民自治的办法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入户难、动员难、搬迁难等问题。该镇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邢家沟门村98%的农户摸底、评估、协议签订等工作,圆满完成全村涉及建档立卡搬迁户344户、1076人,同步搬迁56户、253人的任务,安置区建成后还将承担付营子镇14个行政村的安置任务。该项工作开创了全市首个整村搬迁的先例,为全县创造了宝贵经验。
一、成立村民管委会,让群众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该镇组织村民选举5名代表成立村民管委会,代表村民与政府、村委会、企业协商,实现问题自己解决、政策自己讲解、标准自己制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一是换位动员,增强干群互动。针对部分故土难离、不愿搬、不敢搬的村民,管委会从村民的角度和思维出发,结合村民的搬迁意愿,围绕拆迁费用、临时安置点、完成时限等重点关注问题,深入村民家中,通过拉家常大白话的方式一户户的讲解政策,使政策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二是主动作为,提高村民参与度。管委会组织全体村民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共同商讨住房设计、回迁位置等问题,并及时与建筑方协商,将原地回迁、双卫、一楼单设污水管、独立地下储藏间等村民意见纳入建设图纸。同时,村民可全程监督小区住房建设,管委会、村民代表可随时监督住房质量、查看工程进度,并及时与建筑方沟通纠正发现的问题,保障住房质量,确保村民住的满意。小区于2016年10月份开工,目前22栋主体楼中的16栋已经封顶,预计今年12月底具备入住条件。三是标准自定,降低拆迁成本。该镇在实施安置小区项目征占拆迁工作中,管委会经县相关部门同意,依据县里拆迁补偿标准,与村民代表多次协商后自己定价,每户房屋拆迁定价按照新旧、面积、装修从7万元至30万元不等,房院里的覆盖物、临建另行定价,并经管委会协调沟通,村民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在返迁区周围建设临时性住房,房屋在回迁时拆除,解决村民临时居住问题。该镇不到30天便完成了项目涉及的46户、154名村民的协议签订工作,与其他拆迁区相比,该区域拆迁费用节省了近500万元,保障群众利益的同时,为该村后期整体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管理模式,让群众的担心变安心
针对村民在物业管理、小区绿化、取暖费用等方面的顾虑,该镇结合村民实际情况,创新方式,降低村民入住后的生活成本,减轻村民经济负担,确保村民住的稳。一是物业新模式。本着能不缴费就不缴费原则,村委会谋划将村环卫经费交付管委会管理,按照分片管理的方式,招聘部分收入低、责任心强的居民负责环卫、安保、维护等物业工作,降低物业费用。二是取暖新方式。经管委会积极协调,楼房外墙保温板厚度由标准的8公分改为12公分,提高楼房保温效果,同时小区取暖全部采用先进的碳纤维电取暖方式,村民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取暖需要,自己调节温度、面积、供暖时间等,据测算每平方取暖费用可节省5-6元。三是绿化新方式。谋划探索实施认养+自管的全民绿化方式,选择一些适合当地生长的杏、桃、苹果、梨等果树代替松、柏、银杏等费用较高的绿植,居民结合自身能力认领,负责果树平时的管护工作,果树收益归认养人所有,降低了小区前期绿化费用,解决后期绿化管护不到位、资金不足等问题。
三、拓宽致富途经,让群众的增收更体面
该村大部分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种植玉米等效益低的粮食作物,为解决搬迁后村民土地、房屋闲置,收入较低等问题,多次组织村民代表赴山东省平邑县、邢台市巨鹿县等地考察学习,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经营,转变职业身份。一是发展中药材产业。考虑到村民的土地情结,村干部、党员动员亲属率先种植金银花,用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打消村民种植顾虑,并与中国最大的金银花全产业链企业--九间棚达成金银花种植产供销一条龙的合作关系。全村种植户已由10余户发展到300余户,种植面积发展到近千亩,并成功打造了邢家沟门村双千亩示范工程,村民前期每亩收入达2500余元,后期可达3500余元。二是发展林果产业。与河北积慧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公司以每亩600元的价格租用土地1600余亩用于种植珍珠油杏,并以女工100元/天、男工120元/天的价格在用工期优先雇佣当地村民负责种植、嫁接果树等工作。三年量产后一部分果树起走,另一部分留给村集体建设标准化百果园,用于发展果脯、果酱、果汁等杏产品的深加工。三是发展特色旅游。依托石佛寺、生态资源等优势,确立了打捆包装、综合开发、打造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民俗村的发展思路。谋划成立土地、房屋合作社,村民可将闲置房屋交付合作社统一管理,合作社与投资企业协商,将土地、房屋作为股金参与项目建设,使村民真正实现股金、薪金、租金的一地生三金。先后已有多家企业到该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