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州古城址
兴州古城址位于滦平县大屯乡兴州村,年代为金元时期。城址为长方形夯土城,南北长445米,东西宽294米,面积为139830平方米,现在地表残留城墙504米。据调查城有西南两门,西门在兴州街口,南门在南城东段,现都无存。城内出土砖、大布纹瓦、犀牛望月滴水、兽面纹瓦当、白釉黑花瓷瓶等,城内现在布满了村民住宅。兴州古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研究金元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成郭建筑等的重要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2、兴州行宫
兴州行宫位于滦平县大屯乡兴州村内,建于康熙至乾隆年间,包括贞节牌坊、宫区、观音寺三部分,占地约15亩,面积约10000平方米。贞节牌坊唯柱础尚存,余皆无存。宫区与寺庙部分建筑已无存。宫区前殿、后殿尚存,观音寺前殿东配房存。兴州行宫是古北口外唯一现存早期清代行宫,是在兴州皇粮庄头府宅的基础上建筑的,具有鲜明的清早期的特色。
3、小城子汉城址
小城子汉城址位于滦平县大屯乡小城子村,为汉代城址,面积192888平方米,西邻小城子西山,东距兴州河300米,呈长方形。是承德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小城子当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的四周发现大量的墓所以为研究当时的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极高的实物资料,从考古价值上说,它是保存最早最完整古城之一,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4、庆成寺
庆成寺位于滦平县金沟屯镇上甸子下甸子村。为清代修筑,寺坐北朝南,面积5600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寺和庭院,西庭院由前殿、后殿、东西耳房、东西配房组成,东庭院由门殿、后殿、正房、东西配房组成。两个庭院交接处为轴线。殿内供有观世音等佛像,殿前有带精美雕石栏板月,有石狮子一对,前殿后殿都保存精美壁画,壁画内容丰富,色彩非常精美,保存基本完整,为等级较高的釜彩画。庆城寺的石雕、砖雕、木雕技艺精湛。此寺在建筑、壁画、彩画、雕刻等方面均由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较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清代在承德周边发生的历史活动和民族宗教等方面活动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5、小城子西山古墓群
墓群位于滦平县大屯乡小城子村,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东临承丰公路。面积约60000平方米,河北省考古队曾在1978年至1919年春秋两季组织发掘,共清理墓葬50余座,随葬品多为青铜饰件,剑、削、镞、陶罐等。山戎族除以畜牧为主也学会了农耕,它盛产大豆、大葱。掌握了高难度的手工冶铸技术。小城子西山古墓群它印记了多民族融合交替过程,所以墓群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生产、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6.石佛梁遗址
遗址位于滦平县平坊乡东山村后梁顶,年代为新石器时期,面积30000平方米,遗址地势高于村庄30米,呈南北向,北高南低,东西宽150米,南北长200米,保存基本完整。发现的遗物大多为石器。
石佛梁遗址是一处具有一定规模,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集遗址。
7.铁路隧道遗址
十四个隧道为一个整体,其中12个位于滦平火斗山乡拉海梁,两个位于清水湾。始建于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为满足侵华战争需要,以伪满洲国名义修建了承德至古北口的承古铁路,此铁路贯穿滦平全境,全场1780米隧道均为水泥浇筑,洞内未进行水泥勾缝,均为毛坯。
8.炮台山遗址
炮台山遗址位于滦平县虎什哈南侧,海拔540米的炮台山上,北靠潮河,南临虎什哈铁路大桥。遗址北部为春秋山戎墓地,山接汉代烽隧遗址,总面积8000平方米,文化层深一米左右。地表暴露有大量残陶片、纺轮、残石器、双孔石刀、兽骨等。出土了鬲、豆、石凿、陶纺轮等器物,文化内涵丰富,它与山戎墓地有一定联系,所以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9.明代长城
明代长城东起涝洼乡长城回头,西与密云长城交界。全长95华里。城体以条石为基础,条砖砌筑。该段长城为金山岭长城外延部分。
10.古长城
北李营长城:长城自滦平县安纯沟门乡李栅子村大黑沟一带向北延伸,经北李营奎木沟至丰宁县石人沟乡一带,全场约30华里。为汉代长城。虽大部分段落塌陷,但遗址较为明显。总体看,奎木沟梁以北段落保存较好。
古城川长城:位于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古城川,从古城川西台村开始,沿着山脊一直向北延伸到火斗山乡头龙潭村的龙潭坡,龙潭村有墩台一个。